《道德浪女》《堕落论》《不平等的童年》…想要哪本?丨七月文艺推荐
不知不觉中,日历已经翻到了七月,爱与生命编辑部又带着全新的书籍、音乐和活动推荐与大家见面啦!
2020年的上半年发生了太多让人意料不到的事情。对于很多刚刚结束人生重要考试或是毕业离开校园的同学们,七月是进入人生新阶段的开始;而对于也许生活没有发生改变的读者们,也不妨在工作学习之余,给自己放个假。
在这个月中时节,读一本书,或听一首歌,身处炎炎夏日间,享受片刻属于自己的思考时间。同上次一样,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你在本期书单中最想要的一本书及其理由,你就有机会得到这本书哦~
01 书单
1.《不平等的童年:阶层、种族和家庭生活》
作者:(美)安妮特·拉鲁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如何影响教育方式?贫困家庭、工人阶级家庭、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有何区别?不同的教育逻辑又会导致怎样不同的结果?
作者通过对十二个家庭的深入观察和细致研究,详细论述了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如何影响家长的教育方式。父母总希望给予孩子最好的照顾和教育,然而他们能够给予孩子的天赋、资源、机会却不尽相同。
书中所描述的美国社会或许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反射我们自身,透过这些90年代的美国家庭,我们不得不感慨,从前那种单纯美好的童年,或许已经离我们远去。
——赵津平
2.《我们为何结婚,又为何不忠:性、婚姻和外遇的自然史》
作者:海伦·费舍尔 中信出版集团,2020
本书是二十世纪关于两性情感与婚姻的经典之作,今年3月增修再版,一经面世就引起了许多博主的讨论。
每一对恋人都希望能够白头到老,但是每天又都有无数对夫妻分道扬镳。海伦·费舍尔博士通过对历史上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中婚嫁、出轨、生育、离婚等案例的研究,破译出一套人类的爱情密码。
我们如何求偶?如何选择伴侣?如何结为夫妻?如何养育后代?又如何在婚姻中移情别恋?我们远古时代的祖先赋予我们的基因如何影响了我们与今天的恋人之间的关系?作者最后还对三万多人的网络交友数据进行了分析,并给出她对现代人约会行为的建议。看完本书,相信你会对爱情、婚姻、亲密关系有新的感悟和反思。
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如果人类这一物种要存活下去,往后的一百万年,我们还是必须坠入爱河,并与对方结为终身伴侣。”
——Leah
3.《道德浪女》
作者:朵思·伊斯頓(Dossie Easton),珍妮·W·哈帝(Janet W. Hardy),张娟芬(译) 游擊文化,2019
在我眼里,这本书结合了性社会学和情感咨询,描述了道德浪女(ethical slut)这种独特的人生选择——坦诚共识,温暖关爱,享受性的无限可能。鉴于它指向的是非传统的性爱关系,书中也涉及了性倾向、性别认同、虐恋、性安全、性工作者等方方面面。针对多重关系、开放关系、非一对一、群婚云云,书中给出了一些相当接地气、甚至可以迁移至传统关系中的建议。
这个时代,或许我们难以避开对道德的解构,将“荡妇”(slut)和道德伦理联系在一起本就趣味横生。看多了微博上出轨约炮、时间管理的故事,急需的大抵不是喷一通渣男渣女了事,也不是“不会吧不会吧,都0202年了还有人不接受多人运动吗”,而是思索自身:性代表着什么?怎么样不会伤害他人?传统的关系能为我们保障什么又让我们失去什么?我该怎么为我的感情做得更好?
值得打预防针的是,由于作者抱持的是一种自由主义的观点,这本书中的许多观念未必能获得保守主义者,甚至过激女性主义者的认可,但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了解一下别人并不是什么坏事,甚至能从中获得反思,进一步理解自己的位置,岂不妙哉?
——林珏莉
4.《堕落论》
作者:(日)坂口安吾 雅众文化&新星出版社,2018
坂口安吾是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人物,《堕落论》是其代表作品。本书收录其17篇代表性随笔和评论文章,既有对日本文化的自我感受,也有对战后日本社会的深刻剖析,以及对文学的严肃探讨。
坂口的文章精准而犀利,其观察力如同手术刀一般,总能一下戳破事物表面的虚饰,直抵其核心与本质。这些文章曾在战后百废待兴的日本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对年轻人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
就是说,这些写作并没有解构文学和社会议题的严肃性,但它的刺痛很有力量。想要新生,就得直抵最深处。人们爱在表面上晃悠,没意思。
——陈皮
5.《Lesbian Motherhood:Gender, Families and Sexual Citizenship》
作者:罗西·洛恩-弗罗德(Róisín Ryan-Flood) Palgrave MacMillan,2009
最近在不断感受和反思酷儿亲属(queer kinship)的内涵和外延。这本书在探讨当女同性恋伴侣决定要生育或抚养孩子,她们面临的生物技术、教育机构、社区接纳方面的重重挑战,以及这些挑战将怎样影响作为伴侣一方的生活。
作为研究成果,这本书展示了欧洲女同性恋伴侣在角色划分上的特征和矛盾,比如同性伴侣家庭更倾向于为孩子提供一些超越刻板印象/去除主流异性恋霸权的性/性别意识教育,然而作为家长又不断受到主流意识的规范和制约。
曾经我一度也很想了解到底同性伴侣家庭中成长的子女与异性恋家庭中的孩子有何不同,在主流异性恋伴侣家庭结构下,似乎自己也带着一些负面的预设,然而真正具体地去看这些家庭,会发现是面对压力境遇的应对策略更多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而非家庭结构。
希望同性伴侣的权利在中国也能得到应有的保障,更期待着多元家庭研究中增添一些本土张力。
——小方
02 歌单
1、卡路里(Live)
歌手: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
我曾一度为国民女团火箭少女的《卡路里》的爆红而感到悲哀。原曲中“每次多吃一粒米,都要说声对不起”、“为了变成小蛮腰,天天提着一口气”等歌词充斥着对于女性身体的物化与压迫。其中所提倡的“动感单车普拉提”的健康方式也并不是大多数普通人唾手可得的资源。
然而上海彩虹合唱团的改编版《卡路里》却传达了对于“小蛮腰”风潮的反思与对偶像文化的共情。歌中写道:“从自信中来,往怀疑里去。从泥土中来,到橱窗里去。” 这不仅仅是女偶像们正在面临的现状,更是千万中国女孩在结构性的性别期许中的一生。
改编者金承志说,他曾经对于工业化生产出的偶像群体抱有偏见,“直到这些活生生的人说出活生生的话,我们才意识到,其实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是‘人’。我们都被生活折磨得够呛,也为理想掉过头发,也都夹在结构中,动弹不得。”
通过他的改编,《卡路里》从一首“减肥战歌”上升到了“向生活与资本的战歌”。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艺术。
——郭星言
03活动
本月的活动推荐以探索多元性别与性倾向为主题,更有关心LGBT社群遭遇性别暴力的特别帮助活动。
本次活动均为线上参与,欢迎大家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加入。也希望其中的活动能为大家带来支持,或者不同的学习经验,以及交流兴趣的平台。
活动主题
单性恋VS双/泛性恋
活动时间
7月19日下午2:00—3:30
活动对象
认同为双/泛性恋的伙伴,及对双/泛性恋感兴趣的单性恋的朋友
活动费用
10元(报名成功,概不退费)
活动平台
腾讯会议app
手机版或电脑版皆可
请提前下载
报名方式
第一步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报名
第二步
填完报名表后
扫描报名表最后一页的二维码进入活动群
进群以后就可以参加活动啦
这个七月或许不太平静,但静下心来,品读己身,自是无限清凉。
今日互动
在评论区分享你在本次书单推荐中,最想阅读的书和理由。
截止到7月11日晚上12点,点赞数获得前三的朋友,将有机会收到你最想要的那本书~
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祝七月愉快!
整理&撰稿 | 陈诗蕊
编辑 | 余涵萱 罗方丹 刘文利
排版 | bong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 出品